查看原文
其他

【课程思政建设经验谈】《食品生物技术》:焕发食品发酵工业青春,树立文化自信民族自豪

课程简介    

01

在《食品生物技术》课程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老-中-青三代教师借鉴国内外生物技术课程的经验和标准,学习国内同类专业的经验,经过持续不断的建设,逐渐整合完善,形成以基因工程为先导,以酶工程技术为核心,以生物大分子性质与分离技术为目标的食品生物技术课程的教学体系,建立了由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工程实践构成的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体系。


基于最新征求意见的专业国家标准中的“各高校可自主确定并设置体现学校、地域或者行业特色的相关课程”的要求,将设置在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技术专业中与原料通过处理加工成为食品的过程中所涉及的上、中、下游技术进行整合,把酶工程、发酵工程、生物分离工程、生物传感器等与现代食品工业紧密相关的生物技术类课程进行整合,使之具有一个连贯的逻辑和思路,让学生在一门课程中学到更加系统和全面的知识。


课程团队主要成员包括:王艳萍、胡爱军、王志伟、耿伟涛、王芳、刘清岱、程代、潘明飞等。





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思路     

02



01

建设线上课程、扩大覆盖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程组组织教师,历经半年多的时间,在智慧树平台录制了600余分钟的线上课程,将原本知识点繁多、理论性较强、较为枯燥的课程展示在全国大学生面前,线上课程以“新食品、新技术、新享受”为理念,把酶工程、发酵工程、生物分离工程、生物传感器等知识生动地进行了展示。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全国有二十余所高校选择了我们的线上课程作为学习平台,授课学生总数超过2000人。通过这种方式,课程组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社会责任。




02

利用国内最新技术发展成果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食品生物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近年来我国科研团队和科学家在相关领域亦取得了重大的研究成果。在线上和线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认同感,提高学生的使命感。


例如:将课程负责人王艳萍教授团队研究乳酸菌获批国家新食品原料等作为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团队历时18年持续研究攻关,第一次从我国微生物资源中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马乳酒样乳杆菌马乳酒样亚种,为我国首次分离得到,进一步扩充了我国功能食品原料目录,为该菌株在发酵乳制品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菌种库的构建、优质菌种的研发、益生菌的产业化推进作出了重要贡献,为该菌株在发酵食品、乳品、功能性食品、保健品、化妆品以及微生态药物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创了“中国菌新纪元”。




03

将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发展的理念贯穿课程始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始终。首先是保持农业生产稳定增长,提高食物生产的产量,保障食物安全;其次要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合理、永续地利用自然资源,以满足人们生活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整个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没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没有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04

理论实验并重,培育学生建立严谨的科研思维


依托食品专业基础教学实验中心、食品工程实验中心和天津市食品加工工程中心,建设食品生物技术实验中心,开设食品生物技术课程实习;进一步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开发教学和科研实验室,加强对于课外科技活动指导,形成校内外结合,课程内外结合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更多引入相关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增加工程应用实例,进行单元分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编辑:王静

审校:李瑞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